《人民铁道》报“科技”版特刊!创新铺就强国路 科技赋能绘蓝图
——2024 年度中国铁道学会科学技术奖特等奖项目巡礼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千帆竞发勇进者胜。
2024年,中国铁路持续深化科技创新,铁路科技自立自强取得新突破。“复兴号高速列车”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CR450动车组样车发布,铁路产业升级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
中国铁道学会科学技术奖见证了铁路科技工作者攻坚克难、睿智创新的崇高品质。2024年度,中国铁道学会科学技术奖授予特等奖的8个项目破解了一系列关键技术难题,在工程建设、智能高铁、装备制造等领域实现了重大技术创新,对铁路行业科技进步具有重要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高速铁路自主化CTCS-3级列控系统成套装备研究及应用科研团队研制了自主知识产权的车载和地面设备系列安全计算机平台,实现了操作系统软件、应用软件100%自主可控;发明了多源安全误差容限和自适应空转打滑补偿高速测速测距模型,攻克了车载全系统/全功能无缝自动切换的技术难关,进一步提升了列车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能。他们利用“云边端”技术的分布式列控系统数字化仿真检测架构,打造了“CTCS-3+ATO”智能列控系统、应用北斗卫星定位和移动闭塞技术的新型列控系统,让中国高铁的“大脑”更加智能精准。
铁路电子客票让人们的出行更加便捷。铁路电子客票成套技术及工程化应用科研团队不断研发,创造出全球规模最大的全行程服务电子客票平台,解决了每日千亿级售票访问叠加超千万出行服务的电子客票处理问题,创建了超大客流场景下毫秒级电子客票实名制验检技术体系,助力旅客畅行无忧。站车高可用智能赋能平台、电子客票智能服务装备的应用,让旅客出行更加智能、便捷、高效。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为了让高铁列车在时速400公里的速度下依然平稳运行,基于行车性能的高铁标准梁式桥创新与应用科研团队创新提出了基于行车性能的高铁标准梁式桥设计理论,通过精确控制桥梁的刚度和强度,建立一套全新的技术参数体系,确保桥梁在列车高速运行下的安全稳定。40米简支箱梁具有较高性价比,既满足了高铁列车高速运行的需求,又大幅降低了建造成本。为了让桥梁建造更加高效智能,团队还研发了高铁箱梁智能建造成套技术和装备。特别是首次研制的智能化“搬梁—提梁—运梁—架梁”成套装备,能够兼容20米到40米不同跨度的箱梁,载重高达1000吨。
青山绿水间,中老铁路蜿蜒穿行,将中国与老挝紧紧相连。从综合勘察选线到防洪减灾技术,从跨国互联互通到智能联运,每一步都凝聚着中老铁路工程关键技术及应用科研团队的智慧与汗水。亚洲象保护多维融合“路境交融”成套技术,成为铁路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
在“未来之城”雄安新区和首都北京之间,一条绿色智能高铁正焕发出勃勃生机。京雄城际铁路工程绿色智能建造技术科研团队以城市群环境下全生命周期绿色智能建造体系为核心,将全生命周期快速建造、全方位噪声控制、全过程节能环保融为一体。时速350公里高铁桥梁全装配式建造技术体系、“锤击+引孔”的施工工法、高铁桥墩大节段预制拼装建造技术、高铁桥面附属结构的整体装配形式、时速350公里高铁全封闭声屏障关键技术、宏观绿色效应驱动的大型客站建造技术均为首次提出,兼顾高效与环保,为未来高铁建设树立了绿色智能的新标杆。
长江之上,一座千米级跨径的公铁两用斜拉桥巍然屹立,宛如一道彩虹横跨天际。沪苏通铁路千米级跨径公铁两用斜拉桥建造关键技术科研团队,基于形位控制的千米级公铁两用桥梁设计方法的首次提出、千米级跨径公铁两用斜拉桥设计参数体系的建立、大节段钢箱—桁架组合的三主桁钢梁、三索面整体钢锚梁新结构的研发,成功实现了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桥梁跨度从600米级跃升至1000米级。他们自主研发了500兆帕级高性能桥梁钢、C60高性能混凝土等适用于千米级公铁两用桥梁的高性能材料,还研发了千米级公铁两用斜拉桥精细化控制关键技术及装备。在桥梁建设中,他们首创万吨级巨型钢沉井整体助浮浮运技术、千吨级锚泊系统和多向同步调整精确定位方法。1800吨步履式智能架梁吊机仿佛钢铁巨人,轻松支撑起每一段桥梁。铁路桥梁与船舶一体化防撞控制技术,通过首次在实船与实桥之间进行原位撞击试验,为桥梁安全筑起了一道“隐形护盾”。多项“世界首创”,让这座桥梁成为中国桥梁建设史上的又一座丰碑。
高原天路破险阻,冰碛隧道显匠心。世界屋脊,拉林铁路穿行其上。拉林铁路修建关键技术及应用科研团队创造性研发了“空天地井”多源多维综合勘察技术,打破了高原峡谷和板块缝合带地区的勘察技术瓶颈。团队应用板块缝合带高地应力岩爆、超高地温、高原海洋性冰川富水冰碛层隧道安全建造技术,成功建成国内最大埋深、最高地温、最长冰碛层铁路隧道,实现高原复杂特殊地质隧道建造技术新突破。他们应用高原大跨度中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建造技术,成功建成了主跨430米的世界最大跨度铁路钢管混凝土拱桥。团队还创建了高原高陡边坡加固与绿色防护技术,形成了高原牵引供电与机辆技术体系。一项项技术创新,让列车在拉林铁路上安全驰骋。
雪域高原,复兴号高原双源动力集中动车组平稳飞驰。复兴号高原双源动力集中动车组研制(内燃、电力分置式)科研团队研发了高原环境下内燃与电力模式双源牵引集成技术。自调节、自适应、自救援的特殊性能,让动车组列车在复杂环境中安全运行。大断面宽体气密车体、一体化不间断自动供氧、过隧道车内外压差主动控制及高档商务座椅等技术,为旅客创造了舒适的乘车环境。
奋楫笃行,创新为先;大道至简,实干为要。作为“铁道科技工作者之家”,中国铁道学会将充分发挥平台枢纽作用,团结和带领广大铁路科技工作者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推进铁路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智慧力量。
中国铁道学会科学技术奖是铁道行业最有影响、最具权威的科技奖项,彰显了获奖成果在推动铁路科技进步中的卓越贡献和广泛影响力。设立中国铁道学会科学技术奖目的在于:奖励在中国铁道行业科技活动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调动广大铁路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提高铁路技术创新能力,加速铁路现代化建设。
中国铁道学会官方网站将对获得2024年度科学技术奖特、一等奖项目进行专栏介绍,敬请关注。